事件一:退学研究生致命一击

11月,天津大学退学研究生吕翔用123页“教科书级别”的举报材料把自己曾经的导师张裕卿教授送上头条,举报张裕卿和其女儿张丝萌学术造假。此后,天津大学解除张裕卿合同,该事件至今没有调查完成。
吕翔的论文被众多网友称为“史上最牛举报材料”,整篇材料的结构、用词、论证、篇幅都相当于一篇硕士论文。怪不得有网友提议:天津大学应该凭借这篇材料给吕翔授予硕士学位。
事件二:十三篇论文一朝被撤
11月,青岛大学桂日军副教授4篇论文同时被撤稿,加上两年前被撤的9篇文章,桂教授胡出了一手“十三不靠”。除此之外,他还有14篇论文被质疑,不愧是“勇于挑战极限的人”。
桂日军也是一位别人眼中的“杰出青年”,曾荣获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、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后一等奖、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等。
事件三:大学老师抄豆瓣网友

8月,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郭彦努被爆抄袭豆瓣网友的文章做自己的论文,还曾经与丈夫一起跑到对方工作单位想要私了。目前其博士学位已经被撤销,“高层次引进人才”的头衔自然也被取消。
郭曾经要求被抄袭者签署一份“声明”,证明自己是与对方一起做的研究,“误会”在于自己发文章没有提前跟对方打招呼。读到博士,入职大学相当不易,把智商都耗在这种事情上,怎不让人叹息?
事件四:小学生水平赶超硕士
7月,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院陈勇彬之子以在校小学生的身份,参与科创大赛获奖,成果堪比研究生水平被曝光。事后还牵连出了不少“学二代”参加科创比赛获奖的丑闻。
首当其冲的是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,李的两个女儿还在上小学,已经能研究“茶多酚抗肿瘤”。西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,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副主任的段书凯,其子曾连获三年青创奖。这两件事,目前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调查处理结果。
事件五:两硕士购买同一论文

7月,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两位硕士生的论文被爆题目完全一致,内容多处一字不差。事后查实,此二人的论文购买自同一家“论文贩子”。原来售卖论文者,也可以做学术圈“纪委”。
上大学不是为了耗时间,能考上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这样的985、双一流高校,学习能力应该不差。硕士三年的时间都用来做了什么?非得用买论文的方式去给自己的三年“画个句号”?这不就是花钱去买人生污点吗?
事件六:偌大教授勇抄本科生

4月,江苏大学戴美凤教授为一作的一篇论文,被爆抄袭自匈牙利某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。江苏大学严肃查处,给予戴美凤严重警告处分,三年不准评奖评优和晋升。此举获得科技部的肯定。
这件事可以说是2020年高等教育反学术不端的高潮,有科技部的实名鼓励,后期的学术不端事件才被不断地揭开盖子。话说回来,不管戴美凤本人是否涉嫌抄袭,只要挂了一作,你就必须负责任。
事件七:三十五页论文颂导师

1月,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《冰川冻土》上曾经刊发的一篇论文引发争议,作者占用35页的篇幅歌颂自己的导师和师娘这一对“神仙眷侣”。令人感叹:马屁拍到了期刊上!
以上这7件学术不端事件,涉及天津大学、厦门大学、武汉大学、西南大学三所双一流大学,和青岛大学、江苏大学、杭州师范大学三所省属大学,连中国科学院也被卷入。